以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让爱心谱写支教之路——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送教下乡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本着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和支援农村教育,提高孩子们的知识能力和培养乡村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拓孩子们视野的宗旨;也为了磨炼当代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更为了让社会领略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由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七名成员组成的“青师筑梦乡村振兴团”于7月11日赴互助县塘川镇甘一村为孩子们开展了趣味课堂,为村内的留守儿童带去教育与陪伴。

  图为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6名实践队员和指导老师在出发前的合影。

爱心支教小分队成员包括带队老师乔祥山及六名学生王文超、解立涛、董晓娟、谢文靖、吕霖霖、梁可可,团队成员在甘一村为11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希望通过此次“三下乡”爱心支教活动为乡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帮助以及精神上的鼓励。

   该项目的负责人王文超表示:“作为一名青海师范大学的学子,同时也作为一个塘川镇甘一村的村民,作为塘川儿女,我有责任为学校,为家乡做出这些贡献,同时也有责任对自己的小辈弟弟妹妹送来一份来自大学,来自未来的关心和帮助。项目的施行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导孩子们学习知识,同时也是鞭策自己,督促自己自我进步的难得机会。我会带领队员们坚持向前,为新时代的师范生做出榜样,为学校争光,为故乡争光!”团队通过爱心支教、家访以及一对一辅导三种主要形式组织开展,并对当地教育情况进行调研。7月11日该团队安全到达互助县塘川镇甘一村,并立即与当地村委和中小学(苏泊尔小学、甘雷中心学校)取得联系,以求更好地在当地开展活动。在于两所学校负责人协商过后,于11号及12号对两所学校进行实地调研。7月13日团队成员们对报名的学生开始了为期10天的授课活动,寓教于乐,做到了送教下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还设置不同的兴趣课程,劳逸结合。在课余时间内,团队成员们对学生们进行家访,挨家挨户的去教学并与家长深入探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将家校合作、家风建设等理念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入基层地对甘一村教育现状进行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在塘川镇甘一村的甘雷中心学校和苏泊尔小学进行调研。

   实践队员梁可可说:“从与百来位家长见面、组织创建微信家长群,组织排课、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组织活动,再到各位学生家中家访等等,我有机会将自己多年对于学习、对于生活的感悟,融合进实际去教育其他人,这真的是一件虽不容易但又值得自豪之事。而这些经历将我们从课堂中拉到现实、拉到基层,已然成为我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他们教会我的或许比我给予他们的还要多。在这十几天中,我也许成为了孩子们记忆中一位短暂陪伴他们又匆匆上路的过客,但我却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十分纯粹的干净的对于生活、对于未来的真挚而热烈的期待,这也让我更加充满动力,我想用我的经历去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值得你们期待,终有一天你们也会凭借自己的努力亲眼看到你们期待着的世界。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差距,而支教者却能够有效的充当起联通此地与外面的桥梁作用,我也很幸运能够承担此份重任。民之富裕,更应富裕其教育,这也是我们青师大乡村振兴团期望实现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明年还能有再次相会!”

  青师筑梦乡村振兴团的付出得到了当地的重视,海东市互助县电视台于7月18日对此团队进行新闻报道。同时,青海师范大学校团委来到团队所在的甘一村进行实地慰问,对此团队的付出表示肯定并提出一些指导建议。

图为共青团青海师范大学委员会书记保静探望支教队员。

  实践队员董晓娟在支教结束后表示:“以热爱充实自我,以笃行丰迎青春。2023年的这个夏天永恒且灿烂,让我有了一个全新且难忘的支教体验。我们所去到的地方是青海省互助县塘川镇甘一村,甘一村给人的感觉很温暖,环境卫生很干净,爷爷奶奶们都很欢迎我们的到来。人生因为遇见而有故事。“老师,这个英语单词怎么发音呀?”,“老师,你昨天给我们布置的英语单词我们背会啦,你赶快听写吧。”在这个地方,我遇见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天真烂漫,眼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我负责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上课都比较专心投入,发言也比较积极。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上课的游戏环节,看到他们能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未来的老师应该追求的。在学习单词时我选择结合画画的方式进行,看到小朋友们充满奇思妙想的绘画,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十天的支教生活,转眼间就过去了,在分别之时孩子们表演了自己最擅长的节目,我们的眼眶都不禁湿润了。此次三下乡之行还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更加坚定了接下来要走的路,孩子们期待我们下次再见。”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在这个青春飞扬的时期,少年最应去追寻最远的星辰。支教的过程并不容易,但青师筑梦乡村振兴团的每位成员都会在这条不轻松的道路上坚持到底。努力过后,必然晴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