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为,癌症的产生是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导致的后果。免疫系统主要作用是监测肿瘤,癌症源于逃避了免疫监视的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癌症发生后,化疗等治疗会进一步削弱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引发肿瘤细胞的转移与复发。针对这一现象,武汉国粹中医院肿瘤首席医师、中华传统医药研究会理事、中华传统医药研究会杰出中青年医学专家张家亭主任指出:肿瘤治疗应重视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在临床上宜选用以下三类针对性方药来重建机体免疫监护功能,抑制肿瘤复发与转移,帮助患者实现与瘤共存目标。
使用活血化瘀药
有人坚持活血化瘀不利于肿瘤治疗,但张家亭主任认为,正虚可致人体气血运转不畅可形成血瘀,与痰浊等积聚体内,日久成瘤。瘀血是肿瘤的病因之一,针对瘀血而采用的活血化瘀法是肿瘤临床常用治法。《医林改错》说“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既然淤血是癌症的病因病机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癌细胞周围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堆集、血小板等凝集,癌症病人血液循环处于“高凝状态”),那么针对瘀血而采用的活血化瘀法,就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张家亭指出,活血化瘀不但不会促进肿瘤生长,相反活血化瘀能够促进肿瘤周围血液循环加快,利于化疗药物进入到肿瘤里面,从而更好地杀死肿瘤细胞。另外在进行放疗时,由于放疗对有氧的肿瘤细胞敏感,而对乏氧的肿瘤细胞不敏感,而活血化瘀可能会提高肿瘤细胞的含氧率,减少乏氧肿瘤细胞的含量,所以活血化瘀可以间接提高放疗的效果。
“不管是单独治疗,还是配合放疗、化疗进行治疗,活血化瘀对治疗肿瘤都是有利的。”张家亭主任提醒说,“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是需要特定的环境的,活血化瘀并不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下,是可以地肿瘤进行活血化瘀治疗的。活血化瘀也是治本所在,实验证明活血化瘀药物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粘合及血管壁粘附,阻止转移发生。此外活血化淤还可以配伍它法对瘀血引起的发热、瘀血阻络引起的出血和疼痛等证起到一定效果。”
使用扶正祛邪药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化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斗争的结果。正气充实就能抵御邪气,免于发病,即使发病正气也可祛除邪气,使机体康复。若正气虚弱或邪气过强,正不胜邪,疾病就发生发展。所以中医治病强高扶正、祛邪并举。扶正就是调动机体的抗病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其稳定性;祛邪就是排除破坏免疫平衡的一切因素。扶正可增强免疫功能,扶正以祛邪。祛邪旨在实现免疫平衡,邪去正自安,此即中医辩证施治的独特之处。
张家亭主任认为,正气亏损严重是肿瘤产生的关键病机,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条件,中医肿瘤治疗同样离不开扶正与祛邪。在临床上应重视使用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扶正培本药物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以此来改善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保护脾胃和骨髓,进而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与发展之目的;与此同时还应进行祛逐邪毒治疗,以达到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控制和消散癌块之目的,实现邪去正安之目标。实验证明,扶正祛邪药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监视和清除已经转移的癌细胞的作用。
3、使用利水燥湿药
张家亭主任提醒说,仅仅使用活血化淤药、扶正祛邪药,还不足以重建患者机体免疫监护功能。在临床上,还应该使用另一种药物,就是利水燥湿药。
燥湿属于去湿的一种方法,指运用苦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湿邪。张家亭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气机运行不畅可致津液敷布不匀,一方面使脏腑组织因缺乏津液的濡润而燥涩,另一方面又导致不能正常敷布的津液变成痰湿潴留,影响血液运行,日久形成肿块(阴虚与湿热并见,是癌症的一个重要病机特点),故此张家亭主任主张在临床上应使用利水燥湿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达到燥湿化痰而不伤阴,滋阴清热而不助痰的目的(实验证明利水燥湿药物可使组织纤维密集、间隙变窄,可防止转移的癌细胞侵袭和黏附,抑制癌细胞的转移)。
临床实践证明,使作以上三种药物,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免疫力即中医所说的正气),重建机体免疫监视功能,有效遏制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实现带瘤生存、抑癌保命目标,因而深受患者的认可与欢迎。
【名医档案】
张家亭主任
国粹中医院肿瘤首席医师
中华传统医药研究会理事
中华传统医药研究会杰出中青年医学专家
专家简介:
张家亭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曾被中华传统医药研究会授予“杰出中青年医学专家”“中医疑难病专家”等荣誉称号,并受聘为“中华传统医药研究会理事”。现为武汉国粹中医馆中医肿瘤首席医师。长于临证,医道深厚,辨证独到,尤其在遣方用药上已达到了执简御繁、纲举目张、得心应手之境界,深得化裁之精髓,阴阳变化之精妙。在抑制肿瘤复发与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实现与瘤共存方面,有深厚造诣。
擅长项目:
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道癌、鼻咽癌、骨癌、乳腺癌、宫颈癌、淋巴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胆管癌、胰腺癌等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