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志向塾——首战即斩获早稲田大学合格者滕同学访谈!

滕同学  PROFILE

合格院校:早稲田大学・創造理工学部・建築学科

来日时间:2022.04

滕同学的考学之路或许可以用“光速结束”这四个字来形容图片

首战即斩获早大合格后,她在采访最初就干脆地表示:“原本还有考虑过东工大和立命馆,但现在已经不打算继续出愿了,省点钱恰饭不香吗图片。”

 

溢出屏幕的早大爱

紧随“结束考学”宣告的,是一大波的厨力输出:

“早大的建筑设计真得很厉害,不论是偏工学还是偏艺术的方向都有很多教授可供选择。而且早大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影响力,以后就职很有利。不仅如此,我们这个建筑学科是6年一贯制教育,如果想的话可以一键读到修士毕业。”

*建筑学科的六年一贯制教育

“建筑这种学科有一点师徒制度的感觉在,很需要师傅的带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觉得早大建筑学科这种一贯制非常有吸引力。”说到最后,她用甜蜜的语气表示:“来早大学建筑就是我的梦想,我甚至高二就会唱早大校歌了。”

*这是什么绝美的双向奔赴

强烈的早大爱为滕同学带来了明确的目标和充足的干劲,也使得她在对于早大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

“和很多动辄EJU 700多的大佬比,我的EJU成绩和托福成绩都没有很高,这一点我自己有认知。但我觉得EJU要拿到高分是很需要花时间反复练习的,想在短时间内拿到高分确实比较困难。而早大属于比起书面成绩,更看重校内考的类型。”

说到这里,同学还不忘再插播一句溢美之词:”我觉得早大这样的做法其实很聪明,不仅重视学习能力,也没有忽视对于学生人格的考量。”

她继续道:“既然如此,那比起为了EJU而刷题、提分,更应该重视校内考的准备。”

 

努力有时会回报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作为创造理工学科中比较特别的学科,建筑学科的校内考中有一门特殊的试验科目——“空间表现”,以考察学生的设计能力,当然,也离不开绘画能力的加持——

*理工系学部各学科笔试内容

虽然这一科目对于大部分纯理科的同学都是极大的挑战,但对滕同学却是绝好的机会:“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在绘画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当时只是纯作为爱好来培养,完全没想到有一天它会成为我考试的助力。”

说到这里,同学感叹道:“有的时候感觉真的是一分努力一分回报,就算不是现在,之后也一定会攒一个大返点。”

“所以我在备考的时候也要求自己要够努力,要够卷。不是以能够合格,而是以最差的状态下也能合格这一基准要求自己。”滕同学的身上散发出学霸独有的灿烂光辉。

“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我笔试前几天身体不适,考试当天头还有点晕,特别是到了理科考试的时候更是昏沉得难受,完全没能发挥出实力。我后来回想自己答了什么都气得想打自己。但是因为考察内容在准备范围内,最后还是异常顺利地通过了笔试。”

 

在面向校内考的准备中,除了名校志向塾学部理科诸位老师坚实的讲义,多方位的辅助,以及早大特训班等专项性课程外,VIP表象课程的田老师也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田老师本人是建筑相关方向的博士,层次很高。他看了我的习作,马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

同学难掩钦佩和感激之情:“我之前自己练习的空间表现基本都是真实场景,田老师看了以后就点出:

‘空间表现不一定需要画真实存在的东西,不能存在的空间不也是空间吗?不要被限制住思维’

这一下就点醒了我。我觉得自己后来能合格,除了美术底子比较扎实,创新的观点也是重要的原因。”

*滕同学后期习作

 

面试,而且是集团面试

顺利通过笔试环节,挡在同学面前的就只剩下最后一道难关——集团面试。

“当时笔试一共合格了6个人,面试时长总共45分钟,平均下来每个考生只有不到8分钟。而且每个考生只问了两个问题,也没有像去年一样的抢答内容,基本都和志望理由相关。”

同学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唏嘘不已:“按照考号顺序,我是第一个面试,还不太摸得清情况。当时第一个问题是让我说志望理由,但我的志望理由只准备了两句话,说完以后教授「え」了一声,我当时就觉得药丸。”

说到这里,同学止不住吐槽:“刚开始看教授只问了学习计划,感觉还挺中规中矩的。但最后突然杀了个回马枪,问我:‘你是南京人吧,有没有想介绍的南京的具体的建筑呀?’

我当时都懵了,本地人一下哪里想得出什么具体建筑嘛,而且想得出来也不一定能表达清楚。

所以我就回答说:南京原本是古都,被长城围绕著的古城残留着墙皮脱落,颜色褪去的老房子,旁边的建筑却又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比起介绍具体的建筑,我更想介绍南京这种强烈对比所带来的氛围感。

结果我刚说完,教授就闷笑了一声,我当时都怀疑他是在取笑我。”

同学深吸一口气:“说实话心态有点崩,感觉自己凉透了,没想到之后一查居然是合格图片”

*事实证明教授的闷笑可能只是成功捕获好苗子的窃喜图片

 

集团面试攻略大公开

作为从集团面试中脱颖而出的合格者,滕同学在面试中的对应显然有其独到之处。在笔者的追问下,滕同学大方分享道:“我觉得集团面试考察的不只有日语口语能力,还有考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协调性。”

她进一步解释道:“首先日语口语能力肯定不用说,口语能力不足不仅会导致表达不清楚,甚至可能表现得像听不懂问题。流畅、快速的口语是重要加分点,会让你从一众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另外面试稿不要背得太明显,尽量通过复述而不是背诵的方式记忆,不然马上就能听出来。”

“另外,感觉早大的面试很重视考察考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介绍南京具体建筑的问题就是如此。只要能捕捉到自己可以回答的点进行回答,并自圆其说就可以,并非一定要正面回答。教授也不是期待着你能说出什么,只是想考察你遇到意外情况时的反应。”

“最后,协调性是指在面试时一定要时刻考虑到他人。比如回答时,如果内容太长,语速又慢,会花掉很多时间,会挤占到留给其他考生的时间,这就是缺乏协调性的体现。当时有位考生志望理由准备得特别充分,但说到三四分钟的时候,教授脸色就不太好看,把她打断了。”

“除了考虑到考生,也要考虑到面试的教授。毕竟时间比较长,教授的精力也有限,听到最后会很累,不太可能像刚开始那样集中。”同学玩笑道:“至少我在旁边听着都觉得累。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切忌长篇铺垫,应该先直击主题,再做展开。”

“还有一点很重要:很多同学都觉得只要自己回答完毕,面试就结束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滕同学强调道:“答完自己的部分并非意味着面试的结束。面试中一定要全程认真听别人的回答,并点头微笑。即使教授没有问到你,也要去听,去思考。”

同学苦笑道:“我当时虽然心态有点崩,状态也不太好,后面好多问题甚至都听不进去,但还是在不断点头微笑,表现出自己在听。尊重他人,聆听他人的回答也是协调性的表现。”

 

给后辈们的TIPS

回顾考学全程,滕同学归纳出以下两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1. 在考学的过程中,虽然战术上要对自己高要求,但是在战略上要留一点余地。时刻告诉自己:就算考不上又怎样呢?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在考学这样的持久战中取得胜利。

2. 流畅的口语是在面试中取胜的关键。平时可以通过和自己对话来练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口语水平,也能给自己思考的机会,锻炼思考能力。

本期合格访谈的分享就到这里,再次感谢滕同学细致的分享,也祝愿各位考生能和滕同学一样,早日实现和梦校的”双向奔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