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鸿译,是苏黎世制表行业专家,17岁的他随家人从四川迁至瑞士日内瓦 。后就读于日内瓦大学机械系专业,毕业后,江鸿译进入独立制表师的私人公司,开始做制表师,10年如一日,这一做便是20年,先先后后在瑞士各大奢侈品名表集团做研究开发工作过。
在瑞士,钟表职业学校有着四年学制,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江鸿译一周三天在工坊实习,两天在学校学习钟表知识。在手表工坊,江鸿译每天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古董钟,瑞士人家家户户都有钟,这些祖上传下的大件出现问题后就被送来。“修复的过程好像和几百年前的制表师进行一场跨时空的交流”,从那些复杂的结构里郭鸣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制造思路,也会为他们的想法拍案叫绝。
结束学徒生涯后,江鸿译开始成为独立制表人。从座钟到腕表,不同领域其实不难跨越,一切都包含在“传承有序”四个字中。“从座钟到怀表,再到手表,其实都是相通的。陀飞轮、三问这些复杂功能存在了数百年,最早就是来源于钟与怀表,这些功能原理不变,只不过现在变得更小、更精密而已”。
凭借多年制表行业的经验,加上江鸿译的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到的审美眼光,2012年创办艾克迈尔,匠人精神概念不仅培养了江鸿译敏锐的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2015年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5款男士机械腕表在欧洲市场一直卖得不错。江鸿译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各种机械腕表的功能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独立制表师的另一面是艰辛和坚持,独立制表师协会很看重“独立”, 每个人的创意天马行空,力求与众不同,要以极大的耐心去构思作品的结构,制作和打磨每一个细节,由于全手工打造,一年仅产出几件作品。产量低、成本高,经济压力大。在没有足够的名气之前,他们无暇开拓市场,作品通常少有人问津,“我曾向独立制表师Dufour请教,他在60岁成名之前也只能坚持”。
“钟表本就小众,购买独立制表师作品的人少之又少。每个人都希望商业成功的同时又能实现理想,实际上鱼和熊掌很难兼得,我宁愿理想化一些。”安下心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钟表,才是独立制表师最大的快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